义工纪事
来源: 通讯员:余玲玲 日期:2019-09-03 16:25 关注:1593人
义工纪事
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气温38度
前不久,我从高中同学英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参加义工清扫的消息,为她点赞后,留言她下次有活动约我。今天,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义工活动。清晨,十余名志愿者准时到达约定地点集合后,大家迅速穿上赤壁志愿者“红马甲”,开始了这次的拾捡活动。可巧的是,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宋慧宇也加入了今天的活动中。我们一行人沿着行人较多的步行道而上,高个子郑老师举着“赤壁义工”的红旗,我们紧跟着,有的拿着垃圾钳,有的拿着垃圾夹,有的抱着大大的垃圾袋……,义工妈妈周姣带着她家及亲友的孩子也快乐地忙活着。沿途,正在步行道上健身的人们看到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好几个行人还随机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同行的义工说,今年她们已先后几次来这里拾捡垃圾了,现在感觉垃圾比以前少多了,她们很惊喜这种变化,看来,义工们的善举已默默地影响着市民了。随即,我们来到了新的“战场”,大家头顶着烈日,挥洒着汗水,继续开展着这场“环境保卫战”……
活动结束后,胡团长邀请我加入了他们的义工微信群。已有300多人的群聊,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他们为什么要当志愿者?我开始关注这个人群,打算在往后的日子里,多讲讲他们的“志愿故事”。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慧宇参与赤壁义工的活动
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气温38度
又是一个周日,我这次主动报名参加了今天的义工捡垃圾活动。昨天,在义工群里看到团长的招募公告,还有点纠结,我是去呢还是不去呢?是约个同伴去呢还是不约呢?义工团组织这种活动,一般是提前一天在微信群里发公告,每次招募10人左右,参加的人主动报名并接力。我想,若要讲好这些志愿者们的故事,我不去接触她(他)们了解她(他)们,又怎么能讲好她她(他)们的故事呢?于是我果断报了名,我是这次活动的第8个报名人员。
清早五点多,我就起床了,洗漱完后到街上匆匆吃过早点,向队长汪大哥确认了今天的集合地点后就骑上自助车出发了。今天的清扫地点是清园小区。这是一个多年前社区居民自主开发的一个小区,现有三百余住户,小区没有规范的物业管理,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义工成海军推来他自备的垃圾清运车和清扫工具,他的女儿成卓拿着签到表让我们一一签到,然后给大家发完志愿“红马甲”和劳动工具,我们就开始劳动了。今天的义工队员中,还有几个妈妈带来了她们的孩子。孔红艳带来了她的小儿子,她做了多年义工了;魏苗是二实小的一名数学老师,今天,她带来了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朱华莹带来她家看起来像双胞胎似的俩儿子。还有一对夫妇,胡伟华和她老公,不简单的俩口子。队员中有几位干得特别认真的姐妹,原来,她们就是这个小区的居民。她们说,我们自己小区卫生还要劳烦大家来帮着做,她们心里过不去啊,尤其是这么热的天气,她们唯愿小区的居民能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就好了。但愿我们今天的义举能感染到一些居民,让大家都自觉维护自己的家园。
今天,还结识了队友刑红霞,她是市住建局的一名职工,很乐观开朗的一个女人,活动中,她负责给大家拍照和宣传。她说,她与队长汪大哥是2015年最早一批加入这个义工团队的成员,一直坚持了这些年。
义工父女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末伏
《义工父女》
这是我做义工后结识的一对父女。爸爸四十出头,个子小巧精干,开了家网店,女儿十三岁,落落大方,是宏志班七年级优秀学生。
上个周末,在我们义工清扫清园小区的队伍中,见到了这个可爱的少女成卓,当时,就被女孩身上一种特有的清纯吸引了,特别是在酷暑烈日之下,看到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不怕脏不怕累,更加引起我的关注。我们边劳动边聊天,得知这是一对义工父女。爸爸做了好几年义工了,多次被市文明办评为全市优秀义工,女儿成卓酷爱读书,在市图书馆借阅书籍数量全市之首,被评民全民阅读优秀家庭。这孩子有主见有思想,暑期与全家人去青海旅游,学会了游泳,读完了妈妈特意给她买的十多本书。在爸爸的带动下,她加入了义工队伍,烈日炎炎之下,她分别参加了“弯腰一秒,拾捡文明”、“志愿公交”“给环卫工人免费送早餐”等志愿服务活动。那天的“送早餐”活动,父女俩清早五点多就赶到了离她们家几里外的爱心粥屋里来了,我们给她点赞为“最美少年义工”。
良好的品德与优秀的学业,这个小小少年,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我带着对孩子的喜爱与关切,走进了这个普通而温馨的家庭。爸爸性格温和,不多言语,是外乡人;妈妈聪慧贤良,朴实无华,大专毕业上到北京闯世界,女儿在北京出生。到了孩子读书时,一家人回到赤壁,开始自主创业,创立了这家公司。孩子在家附近的私立小学读完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被市宏志班录取,小小年纪就开始了独立的寄宿生生活。在班级里,她非常活跃,爱阅读,爱看电影,爱运动,积极参加学校的舞蹈兴趣班,当上了班级的宣传委员,组织策划的黑板报总是令人刮目相看。她注重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阶段就经常参加学校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还请妈妈帮她买来厚厚的演讲与口才书本,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演讲体会和收获,这不,当我这个“不速之客”走进她的小小书房时,她能将我当朋友一样交流谈心呢。
2019年8月24日 星期天
今天,我因要帮着母亲清运垃圾到废品站,没能参加本周日的义工活动。不过,在义工微信群里,看到了今天活动的情况。
活动参加人员是昨天下午在群里报名的,看到叶明和他爱人王晓莹带孩子报了名。一个叫张雨的男孩上次好像与我们参加过一次活动,他在群里说今天是他生活怕参加不了活动。队友们鼓励他,参加活动过一个别样的生日。宋慧宇部长今天又默默地参加了活动,我是从群友们发的活动图片中才知道的。作为宣传部长,她真的是在用心倡导着赤壁文明。上次她参加活动后,发现拾捡垃圾的工具需要更新了,当天她就自费网购了一批垃圾夹送给义工队。有这样的部长身体力行率先示范,我想,我们城市的文明步伐会更快些。
义工张雨这天的生日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早上五点起床出门时,天还没亮,我赶到离家十几公里的“爱心粥屋”,我今天想与那些环卫工人们聊聊天。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姐正在扫地,我问起她每天的工作情况和家庭状况。她说,丈夫中风几乎不能自理,自己今年四月份起她负责这段二百多米路段街面的卫生清扫,每月工资一千五百元左右,有时,因为有些市民乱扔垃圾自己没有及时发现并清扫被队长发现,还会被扣工资,这样下来,每月发到手的工资也就一千元多一点点,这样微簿的收入,要给丈夫治病要维持基本生活,实在是十分艰苦的。她和丈夫每天都来“爱心粥屋”吃免费早餐,对这家人来说真是蛮有些帮助的,她很感恩益家人的善举。
六点左右,戴着卫生口罩和手套的义工们已将桌椅餐具摆放好,静静地等着陆陆续续到来的环卫工人和残疾人们,然后一一登记今天来吃早餐的环卫工人和残疾人姓名。因为天天来,负责登记的吴菊兰大部分都认识了,她已经不需要再问环卫工人,就能熟练地记下这些人的名字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宋大姐说,她做环卫工人已经十多年了,自己用心工作,还多次被评为劳模呢。去年“爱心粥屋”开创以来,她就每天来这里吃早餐,感觉粥屋的人都挺好的。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姐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个保温盒来打粥,工友介绍说,这位大姐是照顾赤壁老志愿兵张向温的阿姨,八十多岁的老人一直住在医院,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生勤俭节约,将积攒的退休工资都捐给了国家。阿姨说老人是河南人就爱吃点馒头,她每天来这里领了馒头和粥后送给老人。
每一个来吃早餐的人,一点一点感受着“爱心粥屋”的温暖……
爱心粥屋前的余玲玲
2019年9月1日 星期天
这周的北渠捡垃圾活动,是昨晚胡老师私信我时我知道的。早上七点半,细雨飞飞,我如约来到集合地。孔红艳带着她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已先来了,还带来了一大袋子她帮着义务清洗的志愿服。一会儿,志愿者们也陆续到了,宣传部副部长肖向阳、文明办副主任周慧军也来了,他们与胡老师、刘伟、田春意等是早上到“爱心粥屋”忙完后直接赶过来的。我们签到后,迅速穿上“红马甲”,兵分两路向北渠进发了。这次的路线与两周前的路线基本一致,沿路的垃圾越来越少了,一路下来,也就捡到不满两袋垃圾。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情景,只有市民的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我们的城市才能越来越洁净。
回家后,我一直在琢磨着今天我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义工活动的事儿。上午捡垃圾时,与肖向阳、周慧军边走边聊,说起刚刚在网上发起的“爱心粥屋”公益捐款项目,
感觉这两天发起后参与的人不够理想,希望有更多的单位志愿服务队能组团捐款,哪怕每名志愿者只捐1元钱,都将很快就能实现项目捐款目标。全市注册的志愿者号称有四万多人,但大多数是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被注册”,这些志愿者除了一部分参加过全市统一的“万人洁城”活动外,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义工活动,也没有记录工时。因此,目前赤壁的志愿服务活动,还是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的其他志愿服务队,他们坚持做公益为推动赤壁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两天的募捐活动,也大多数是他们在参与,到下午我发朋友圈时,共有146人参与捐款,金额大约4600多元。公益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更多人尽己所能做了一点点。我希望看到这个项目的捐款人数不断增多。下午六点左右,我用心写了段文案后,发了这个募捐的链接。宋慧宇部长在第一时间给我这条分享点赞,让我很感动,作为宣传部长,她为赤壁的精神文明建设也真是用心用情了。她还来电话,说我的文案中一组排比提炼得好,她这两天在北京的融媒体讲座上将引用,这对我又是莫大的鼓舞。我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如下:
“习总书记曾为志愿服务点赞:你们的事业将会载入史册!今天,请允许我为赤壁的志愿者和“爱心粥屋”公益募捐项目宣传和广告:
近期,当我利用周末空闲主动参加了几次义工活动后,我发现:原来,在赤壁,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不留姓名、不求回报的普通市民,在默默地坚持做着义工:弯腰一秒拾垃圾、寒来暑往送热粥、捐资助学帮寒门、千里追行去寻亲……十几支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成的义工队活跃在赤壁的大街小巷和村庄田野,“红马甲”已成为城市文明的符号。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爱心粥屋”的一群人,一年多来,她(他)们每天自己捐款,每天清晨三点多就起床为环卫工人、残疾人熬粥做早餐,让那些弱势群体感受人间的温暖和大爱。
“爱心粥屋”位于市体育路莼川中队对面,租用的十几平米的小小粥屋,每天都有几十名环卫工人和残疾人来这里。爱心粥屋,已成了环卫工人们的“日常”。
现在,粥屋的温度已向社会辐射开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办公室正式向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申请了公益募捐项目。公益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更多人都尽己之能做了一点点,1元、2元、3元……涓涓细流汇成爱河,您的爱将与赤壁文明同在!”
这段文字很快被胡老师转发,想必,我的感言也得到了他的共鸣吧。
发完朋友圈约两个小时后,我跟上一段评论作为答谢:谢谢各位的爱心与传递!我们都是志愿者,全市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都已注册,如果每名志愿者都献出一点爱,哪怕只是1元钱,都将汇成巨大的力量!市林业局志愿服务队已组团率先行动让我们一起,继续传递爱的力量吧!
宋部长也将此段倡议作为她对我这条朋友圈的评论,这将极大地影响更多一批人。晚上九点多,捐款人数增加到一百八十多人,金额也超过了五千元。
爱的力量在继续传递……
参与赤壁义工组织的“弯腰一秒”活动
(编辑:胡新华)